地下管線探測方法包括明顯點的實地調查、隱蔽管線點的物探調查和開挖調查3種方法,幾種方法往往需要結合進行。
一、實地調查法
對出露地面的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作詳細調查、測量和記錄。實地查清每一管線段的權屬單位、性質、規格(管道的材料和斷面尺寸、電纜的根數或孔數及其電壓)、附屬設施名稱;測量管線點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和偏距等。該法適用于明顯管線的探測。
二、物探調查法
使用專用管線探查儀器,在地面對埋設于地下的隱蔽管線段進行搜索、追蹤、定位和定深;測量地下管線中心線在地面投影位置。該法適用于隱蔽管線的探測。
(1)充電法。對地下管線施加直流電,在地面上觀察電磁場的異常,以確定地下管線所在的位置,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儀器輕便、方法簡單、定位精度高,在地下管線密集的區域有較好的分辨率,但使用條件必須有可供充電的出露點,在地層電阻串低時效果差。
(2)電磁感應法。是觀察地下管線在一次電磁場作用下,利用發射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對金屬管線感應所產生的二次電磁場的變化規律以確定地下管線的位置,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不需出露點,在地下管線比較少的情況下效果好。
(3)探地雷達。埋深較深的金屬管線和很遠距離才有暴露點砼質管線,則需采用探地雷達進行橫斷面掃描,終通過對掃描圖象分析、識別宋確定管線點位和埋深。在進行雷達掃描前,應可能詳細地調查管線的大致走向,有針對性地選擇雷達掃描斷面。采用探地雷達探查時,埋深的精度除了與準確測定電磁波在介質中的雙程走時相關外,還取決于介質波速的確定,而不同介質的波速差異也較大。介質波速測定可以采用擬合法和廣角法宋進行,但有效的辦法是在需要進行管線探查的地段尋找有已知埋深的管線(如有害井的排水管)進行波速測定試驗,利用已知埋深h按v={√[-4h2+(tr)2]}/t,(式中tr為兩天線間距,t為雙程走時)反求波速v,這樣求出的v值較為接近要測管線處的介質波速,由此而求得的管線埋深較為接近實際。
由于意外因素的干擾,管線在雷達波圖形上的反映(拱形異常)常會產生變異。為了去偽存真,應對原始雷達數據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①壓制隨機干擾、消除高頻成份以突出異常點的點平均和道平均;②補償介質的吸收和電磁脈沖本身的擴散衰減的補償增益(age或seg);③消除雜波和部分干擾的濾波處理;④準確定位管線異常的偏移處理。這些處理突出了雷達波的有效成份,有利于識別管線異常。
三、開挖調查法
開挖地面,將地下管線暴露出來,直接測量其位置、高程(或埋深),并調查管線屬性。該法適用于情況太過復雜、采用物探方法無法查明或為驗證物探法精度的情況下。這種方法的不足在于工程量大。